鸿路 | ”丹麦特嫌“纪事——小城文革印象(二十四)

第三十六章 赴京上告团 163 向中央文革小组反映地方的问题,这事,不是有“首都三司驻丹联络站(曹会治)”吗?是的,那是一条“小路”,“群体上访”也是必须的,闹大了,惊动了中南海,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。yibaochina.com 下午四点多钟,李宝山和几个工人(郑向党、夏光玉等六人)决定进京上访。yibaochina.com 从小白楼出发,横穿大沙河,翻过东窑山,向凤城方向逃跑,换一种说法是“小长征”。由于担心被人发现,不敢走大路,只好翻山越岭。走着走着,天黑了,有些精疲力尽的,只好坐在草地上。yibaochina.com 天空黑压压的,没有一点星光。忽然,宝山说,安静——我听见火车叫了。于是,大家屏住呼吸。yibaochina.com 是吗?——我们怎么没听到呀。yibaochina.com 没错,的确是火车,我家房子就在火车道边,火车在老远的地方,我在炕上就像趴在枕木一样,听的可清楚了。yibaochina.com 宝山站起身来,用手指了一个方向,说,火车就在那边,跟我走吧。仿佛“望梅止渴”,大家的情绪激动起来了。yibaochina.com 翻过一道山梁,看见了远处的灯光,不由得一阵惊喜。宝山匆匆下了山,然后,他停下了脚步,面前横着一条小河。他脱下汗衫,劳动布裤子和球鞋,交给身边的人,他要探测一下水有多深,河有多宽。yibaochina.com 随着哗啦哗啦的水声,他游了过去,站在河边喊,看见我了吗?身后就是铁道了,这河也就十三四米吧,没脖子深的有个三四米,游过来吧。yibaochina.com 你说的轻巧,还有两只“旱鸭子”呢。那也不要紧,两个会水的架一个,但是说明白了,“旱鸭子”的两只脚可以在水里乱蹬,一旦呛了口水,不要紧张,千万不要死搂住别人不放,那就都沉底儿了。yibaochina.com 164 人们过了河,果然看见岸上的火车道。于是,便顺着铁轨前行。这时,已经下半夜三点了。没走多远发现了车站牌子“汤山城”,这是通往凤城的,但已过站了,下一站是二台子。yibaochina.com 有人说,实在走不动了,坐火车吧。有的说,不安全吧,“棒子队”不能在车上啊。宝山说,不可能,还成了神兵天降了。yibaochina.com 凌晨四点多钟的一趟慢车,逢站就停,到二台子已经六点多了。大家坐上了火车,高兴的是饥肠辘辘的,恰好车里开始卖面包了。yibaochina.com 火车晃荡沈阳的时候,已经过晌了。宝山一行来到了辽宁大学,向八三一总部报告“8.19”事件。由于上访者较多,所以,各市都有专人负责接访,听宝山谈情况的是家在鞍山的一个学生。yibaochina.com 宝山剃的是秃头,他目睹满头伤疤吃了一惊。听完叙述,他认为情况严重,应该进京上访。于是,便将宝山等人介绍与“沈铁红旗”(沈阳铁路局八三一),将宝山一行送上赴京的列车。yibaochina.com 8月21日,宝山在北京遇见了本厂红总派来的上访代表(12人)。大家一起投奔北京工学院(中关村),因为“老乡”牟国栋是该院“蒯派”(蒯大富)的头头之一。yibaochina.com 次日,聚在“工院”的上访者已达180人,大都是在红司的策划下,由下属组织派出的代表,领头的便是职工造反总部的杨印宝,他家和牟国栋是对门邻居。yibaochina.com 这么多人簇拥在一起,乱哄哄的,总该有个“领导”吧。于是,杨印宝念了一段语录,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,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。接着,由他牵头成立了一个五人领导小组。yibaochina.com 165 8月23日,天蒙蒙亮,上访者四人一排组成了方块队伍。打着“赴京上告团”的横额,一路上唱着语录歌向城里进发,走在队伍最前头的是杨印宝。yibaochina.com 从中关村来到天安门广场,已是艳阳高照了,这段路程不少于三十余里。天安门附近的民族文化宫便是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接待站,于是,“上访团”便涌入了文化宫大院。这里人头攒动,全国各地进京上访的人云集于此,人们在标明地域的窗口前排队等待“签证”,即在你的介绍信上批示“下榻之地”。yibaochina.com 于是,宝山便来到了“东北口”排队蠕动。到了饭口时间,大家便轮换去吃饭。晚上,“窗口”关闭了,大家便席地而卧,晒了一天的大理石地面不亚于热炕,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躺在地上,南腔北调地闲聊。哈尔滨的一个小伙子对宝山说,他们已经在这两天了,还不知要等到何时呢。yibaochina.com 等待,无疑是一种煎熬。尤其不知道何时到头,也不知道结果如何。尽管如此,人们还是要耐心等待。yibaochina.com 终于,次日上午,宝山一行得到了“签证”,住宿于北京农业大学。于是,大家又来到了农学院,住满了四个“库眼”,也就是四个农机库。水泥地铺上草垫子,还专设了一个食堂,伙食是基本吃素,但不要钱也不要粮票,相当于“共产主义”了。yibaochina.com 尽管“上访”的生活有些寒酸,却也感受了大学生的热情,尤其是在“8.19”事件中共同患难的学生,他们纷纷来看望曾经一个“战壕”的工友。yibaochina.com 郭继东,北京航空学院安东籍大学生,文革中为“北航红旗”派遣驻丹人员。图片系其妹郭贞美(六中八三一)提供。yibaochina.com  166 由于,有些大学生是“8.19”的亲历者,尝到了扎枪头子的滋味,亲身体验了造反派的悲惨,便急找“学生领袖”反映情况,既是“领袖”总有“通天”的本事。比如,北航“红旗”韩爱晶(学生五大领袖之一),获知“8.19”的情况后,便与中央文革小组接待站“通气”,请求尽快接待。还有,杨成武将军的女儿(杨毅《空军报》编辑)也给与了关注。如此,上访小组需要尽快写出“8.19”事件的报告。yibaochina.com 关于上访“报告”,一方面要如实地叙述“8.19”事件的血腥和残酷,另一方面要突出的是,这一场镇压造反派的行动是驻军“导演”的。前者的素材可以信手拈来,因为笔者也是亲历者,且为时不久,历历在目。但后者驻军具体如何“导演”,所知甚少。恰在这时,送“货”上门了。yibaochina.com 一天,农学院来了一位寸头男子,个子很高。他打听丹东上访人的住地,见人便问,恰巧遇上一个“老乡”,给他带路。但走几步后,他转身要跑,被“老乡”扭住不放,两人吵起来。农机库里的人听见吵嚷,便跑出来,一看,这不正是大刀“李二虎”吗,只是长出了头茬,没有那么光亮了。yibaochina.com 于是,“老乡”便把捉来的“舌头”送到了上访小组的住地——北京体院(曹会治)。这里没有“库眼”,且单立“上访食堂”,显然是享受“特供”了。yibaochina.com 经过“专业人士”(李德堂,公安局八三一“红卫士”)的审讯,“李二虎”招供了他是奉命前来“侦查”红司上访情况的。同时,也交代了“8.19”事件的有关“内幕”。yibaochina.com 文革时回乡(安东籍)串联的北京大学生:前排“北化纤”某头头,其身后田芒(北京舞蹈学院,著名演员田成仁之子,曹会治之外甥)。二排右起:戴眼镜系“北医大”杜瑞泰,左系“北体院”彭启程(北京人),其身后“北工大”学生。后排右一举臂者“北师大”曲仁佳,白衣者“北体院”曹会治(提供此图及说明者),左侧“北工大”穆国栋及“北化纤”学生。yibaochina.com 第三十七章 将军的女装 167  文革的“荒诞”,犹如马克吐温说的“毫无逻辑可言”,真实比小说“更加荒诞”。仿佛一出没有剧本的戏,导演可以“即兴发挥”,演员可以“即兴表演”,包括“群众演员”,一个“随心所欲”,“群魔乱舞”的大舞台。yibaochina.com 1967年10月5日,深夜,一伙人手持棍棒,冲进一家民宅,又喊又叫……yibaochina.com 在炕上睡觉的人,仿佛噩梦中惊醒,稍微定神之后,才听清这伙人是丹联的,奉驻军“支左办”之命,前来捉拿“三反分子周桓”。yibaochina.com 周桓,安东人,具体一点说,生于安东县大孤山。年轻时参加了“红军”,戎马一生。最终,成为“开国上将”。后来,因受“庐山会议”的株连,由沈阳军区政委贬为辽宁省委书记处书记,主要负责的工作是文艺板块。yibaochina.com 未曾想,这位撸枪杆子的竟然是一个“儒将”,对文艺颇有造诣,非但没因受贬而消沉,反倒精神矍铄,亲自导演了西洋歌剧《茶花女》,进京演出产生了“轰动效应”,被誉为“全国总导演”。yibaochina.com 1966年6月23日,《辽宁日报》发表了《向我省反党反社会主义头目开火》,这是向周桓投掷的一颗“炸弹”。yibaochina.com 由此,周桓被无数次的批斗,身心受到了莫大的摧残和折磨,加之战斗中的疾患,身体难以支撑,以至在家病休。由于,运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不停地揪出新的“老虎”,譬如,“宋、马、顾、喻、徐”(宋任穷、马明芳、顾卓新、俞屏、徐少甫)。仿佛一出戏,台上的人物像走马灯似的,如此才能激起革命群众的激情。因而,周桓便成为一只“死老虎”了。yibaochina.com 1966年,文革初期,辽宁省委书记处书记徐少甫,东北局组织部部长喻屏,东北局书记处书记顾卓新被批斗(图片网路)。yibaochina.com  168  在急促的叫骂声中,炕上的人惊慌地穿上了衣服。yibaochina.com 地下的人开灯后,发现炕上有四个人,其中,有个老头穿了一件女上衣,而另一个女人却穿着男上衣。在灯光下,彼此发现后要换回衣服时,却被来者以扇耳光制止了。yibaochina.com 老头就是周桓,而女上衣是他表妹的,一个将军半夜穿上了女人的衣服,这是多么“精彩”的情节,它可以借题发挥,张开想象的翅膀。于是,天亮后,街上便有了将军被擒的“绯闻”。yibaochina.com 两个月前,也就是8月,武斗如火如荼,革命者无暇顾及“死老虎”了。于是,周桓在表妹(三中教师郭华)的陪同下,拖着孱弱的身体,离开了喧嚣的省城,“隐居”在边城舅家(郭德山,丹东市振兴区二经街310号)。因是“戴罪之人”,深居简出,只是早晚两头寂静之时,表妹陪着江边散步。yibaochina.com 在阶级斗争“天天讲”的年月,谁家来了一位“客人”便会引起“嫌疑”。于是,郭家来了一个“小老头”的消息,传到了灯泡厂军代表的耳朵里。经过一番“明察暗访”,知道了“小老头”的身份。于是,军代表报告了军分区政委林元福,林报告了沈阳军区政治部。接着,军区派员与林来到市公安局,研究如何抓捕“小老头”。yibaochina.com 公安局某“头”说,警察直接出面去抓不好,还是让群众组织出面,一旦有个差错也无所谓。因为,群众的大方向始终是正确的。yibaochina.com … Continue reading 鸿路 | ”丹麦特嫌“纪事——小城文革印象(二十四)